流麗的文字可以療癒心靈。幾年前初次讀到胡晴舫的文字,流暢古雅而不造作,令我這個沒有受過文學訓練的讀者鮮有體會到文學的魅力,從此記住了胡晴舫這個名字。
上個月在公共圖書館借來了這本《我這一代人》,才發現她除了小說外,還會寫一些和社會文化政治相關的文章。寫於2010年,這本書記述了她作為一個曾經居住過香港、台北、北京和上海的台灣人,對於這幾個地方的文化觀察和體會,並分享了作為台灣人如何看待這兩岸三地的關係。
例如當中引述到一個內地作家來到香港工作時的一些感受:「以往,在北京,同事會互相邀吃飯,朋友會喝茶聊天。在香港工作,同事只在該上班時出現,該休工時他們立即就走了。沒有一句廢話。他們對哲學問題或文學討論一概興趣缺缺...你真的不知道要跟他們聊甚麼。」
的確,在香港能夠跟你討論文學哲學歷史文化的朋友並不容易,感覺在一般場合提出這些話題會被視為「扮嘢」「好文青」。
十年後讀到這本書,其中一個感受是中國大陸在這十年間變化相當巨大,回看當時剛舉辦完北京奧運的中國,回想十年前自己對中國的觀感,都隨著這內地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而有著莫大的轉變,不由得感到有些唏噓。